第39章
言毕,他又急忙命人取来梁城印玺与舆图热切道“如此一来,还有劳昌平君速速启程前往咸阳将此物交与秦王!”
昌平君笑得别有深意,“韩王莫急韩非既言秦王打算趁地动之时攻韩你不妨将计就计,须知秦军之剑虽可杀人,世人之流言亦可杀人.”
韩王不解倾身道“还请昌平君为寡人解惑!”
昌平君道“你先将梁城已赠与秦国一事泄露出去我则在新郑再待上些时日掐着地动即将发生之时返秦
“届时梁城甫一归秦便‘不期然’爆发地动在世人眼中就成了上天对秦王无道之惩诫;而值此山崩地裂、百姓尸骨遍野之时,秦王还想趁危攻打韩国,更让天下人看清秦暴虐无道之面目。待不利秦之流言,如火苗四起之时,秦王又岂敢再逆天而行攻打新郑?”
“再者城中惨死之人并非战场士卒而是刚被秦王“接收”之百姓秦王这般见死不救天下人又会如何想?燕赵多游侠楚墨重信义咸阳一时之间必会涌入众多令秦王头疼的刺客他自顾且不暇焉能再灭韩?”
韩王听得激动不已急忙起身拜道“昌平君技高一筹着实令寡人敬佩不已!”
殿中三人相视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而陈平带来的探子行动亦十分迅疾在一通乔装打扮后又马不停蹄赶往韩国各地传播地动将至之事。
韩人此番暗暗感激韩非之恩情担心此事若被秦王知晓将为韩非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众人心照不宣地悄悄守护着这公开的秘密如此阴差阳错之间刻意隐瞒消息的新郑王宫之中竟无人知晓百姓早已得知地动之事。
梁城之中无论富户官吏还是普通庶民如今更是天□□着城门方向翘首以盼盼着他们的君王尽快下道诏令寻个地方暂且安置他们好在秋收刚过便是庶民家中亦还有些余粮倒能暂时顶上数月。
哪知众人静悄悄等了好几日各郡县终于接到韩王的诏令待郡守们仔细一看却发现是这样一道荒唐的诏令:诸位须知寡人已将梁城献与秦国即日起此地与韩国再无干系各地需守好关隘勿再与梁城往来交通!
韩国各地百姓待听完官府之布告不由得愤懑万分:王叔何等宅心仁厚不顾先前与君王的旧怨此番冒着被秦国暴君发现后斩首的风险派人将地动预言一事
传回韩国,便是想让王上提前迁移百姓,拯救梁城数万民众之性命啊。
谁能想到,当今王上知晓此事后,非但不思救民,绝口不提地动之事,反要顺势将梁城送与秦国嫁祸,就这般轻易抛弃韩国数万之民,真乃绝情之昏君!
如此一来,梁城众人即便已提前知晓地动一事,亦只能眼睁睁等着厄运的降临——甚至,王上还以一道诏书,拦住了他们逃往韩国各地投奔亲友的退路!
韩王此举,让很多人心中闪过隐隐不安的念头:王上今日能抛弃梁城众人,来日若再遇上旁的灾祸,岂非也会这般薄情寡义地抛弃我们?一时韩国愈发人心惶惶。
而梁城之内,突然接到君王诏令的官吏百姓,更是立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地动快来了,可韩国不要他们了!他们的土地,财物,甚至是生命,都会尽数埋葬于在此地,等着被崩塌的山陵压垮,被裂开的地缝吞噬!
逃?眼下虽可随意出城,却进不去韩国其他城邑,他们还能往何处逃?
周边虽有秦赵魏之国,但当今之乱世,又有哪个国家愿意接收他们这些被母国所抛弃之民?
再说,即便他们成功逃离梁城,但无论去到何处,都将成为没有土地、食不果腹之流民,那是万人所指之暴徒流民呐!
沉甸甸的阴霾犹如猝然降临的夜幕,将众人笼罩在无边黑暗之中。但同时,也有不少贫寒人家在筹划着,该如何逃离这恐怖之城,他们本就无甚辎重财产,便是当流民,也比在此处等死要好,至少能多几分活下去的机会。
在宁腾趁机再次给秦王寄出密信,加快谋划反韩一事之时,一辆从城外驶来的马车正急急往新郑王宫驶去。
车中披着月白大氅的温雅俊朗青年,正是韩国前丞相张平之子,张良。
韩国自废除申不害变法后,便恢复了世袭官爵制,原本按照惯例,年满二十岁的张良应当被韩王征召入朝为官,但当今韩王最宠信的大臣姬槐,本就对相位虎视眈眈,又听闻张良有贤才,便时常在君王面前百般挑拨,以至张良一直待在封邑未能出仕。
但张良本就淡薄名利,于此并无怨怼,只在封邑庄园恬淡度日。再者,他认为自己之祖父,自韩昭侯一朝起,便以韩相之身侍奉三代君王,他的父亲亦在两代君王治下担任相国一职,张氏在韩国五世为相,本就饱受君王之厚恩,又何以生怨?(1)
此番他前往新郑,正是想进宫劝谏君王,当日听闻地动传言后,出于谨慎考虑,他亦暗中占了一卦,确占出于韩国大不利之卦象,这才相信秦国巫
师并未虚言惑众。
如今二月近在眼前,无论梁城是否已被献给秦国,他都会劝君王应尽快打开各处城门,疏散梁城百姓至安全之地。
想到这里,张良暗叹一口气,他虽从未参与过朝中之事,但深知,韩国之处境危如累卵,君王正该收拢人心,与韩国百姓齐心协力共抗强秦,怎能行这般让民众心寒之举?
可他千算万算,却没算到劝谏之言刚出口,便被韩王笑着打断了,“子房啊,寡人前几日已将梁城印玺交于昌平君,如今此地已是秦国之城,你又何必特意前来为秦人操心?”
张良心头一凝,只得再次拜身恳求道,“王上,即便梁城已献与秦国,但梁城数万民众,实乃我韩国祖辈居住之故民,请王上下令,先将民众迁出来”
昌平君似笑非笑看着他,暗道,“若将梁城之民迁走,本公子这计策还有何用?天下人岂会对一座遭遇地动之空城,生出半分怜悯之心?只有梁城尸横遍野,才能让世人对秦国生出仇恨之心。”
“如此一来,秦国前有灾星,后有世人入骨之怨恨,一朝败落,岂能再有翻身之日?这般难得的借刀杀人之计,岂能让你一个毛头小子打乱?”
想到这里,他意味深长瞥了一眼身旁的姬槐,姬槐立刻心领神会,冷笑道,“韩国之民?张子房啊,看来你之才智,远不及你父多矣!这梁城,乃我韩国灭郑国而得,细论起来,梁城之民从前是郑国之民,眼下是秦国之民!你岂能仗着祖辈之功绩,威逼君王耗费国家之力,以拯救他国之民?”
张良正欲再解释,哪知韩王亦收起笑容,淡淡道,“子房啊,寡人今日允你进宫,是看在已故张丞相的面上,张丞相父子二人皆对我韩国忠心耿耿,你岂能辜负他们的厚望?你且回去好生反省吧!”
说着,便挥袖命人将张良送出了王宫。
张良无奈回到封邑,正打算着手安排三百家臣暗中前往梁城救人之时,并不知晓,秦王一道“求民令”已借探子之口,如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梁城,给绝望的梁城官民带来一丝生的希望。
秦王所颁之求民令,接收列国失去土地之流民,流民一旦在秦地傅籍,从此便为秦民,需严格遵守秦法,届时,各郡县将为他们安置住处,划分荒地,分发农具与农种,免两年税役。
而在今岁秋收前,他们的吃食问题,可通过为秦国郡县做杂役来解决,无论男女老幼做工,官府每日皆管两餐饭,午食分发三分之一斗糙米,暮食分发三分之二斗糙米。
这是嬴政君臣再三商议后定下来的方案
,如此一来,秦国虽终是逃不过开仓济粮一事,但令六国流民以劳动换饭食,既能与三川郡秦人的直接贴补粮食之法区分来,免却了本国民众之不满,亦能为开荒、采煤、冶铁、水磨等各处提供更多劳力。
诚然,对种地的成年壮劳力而言,这点饭食固然填不饱肚子,但秦国这政策针对的,是原本连一日一餐饭皆无着落的流民——秦国不但安排落脚处,还发农具与种子,每日还能换上两餐安稳的饭食,待全家齐心多开荒种田,熬到秋收时节交完赋税,这日子可不就慢慢安稳下来了?
世人皆惧怕流民,觉得他们是吃人的野兽,可流民本身并非恶徒,而是走投无路的灾民,若有条长久的活路,他们又有谁想当偷抢的恶徒?
一时韩国各地民众关起门来,皆在悄悄感慨:前脚自家君王才将梁城这包袱甩出去,后脚秦王就开始接收流民,没想到口碑极差的秦王,实乃仁义之君啊!
自然,随着这个消息的蔓延,也有不少经历数次秦韩之战的老韩人,万分质疑秦国突然“良善”的动机,暗暗叮嘱自家子孙,“秦君乃虎狼之君,连秦人亦吃不饱饭食,岂会乍然变得这般好心?”
“我猜呐,定是秦国今冬冻死了不少人,秦君担心春耕人手不足,这才想将吾韩人骗去秦国,待春耕一结束,立刻将韩人掩埋地中当肥料,尔等切勿轻信此消息!”
但也有少数叛逆而暗暗慕强的年轻人,赌气般地反驳长辈,“眼下吾等已是秦国之民,秦王管我们本就是他的本分,除了韩王,还有哪个君王会不管本国之民?在我眼里,秦王比韩王要好上一百倍!”
“听闻秦国大巫活了八百岁,所占之卦向来是顶灵验的,与其守在梁城等死,不如去秦国碰碰运气.”
“卫鞅当年可是在秦国徙木立信的!我听嫁去阳武的阿姊写信说过,秦法虽严苛,但奖罚言出必行。秦王总不能为骗吾等当肥料,失信于天下人吧?再者,秦王眼下要招天下之流民,又岂会不要吾等秦人?”
“哼,留下来是死,离开亦是死,既然韩王已将吾等当泥团扔出去,纵便要死,吾亦不愿死在韩国!”
当天,梁城编有人家连夜收拾细软之物,动身赶往边境,亦有许多人惧怕此乃秦国之阴谋,犹犹豫豫留了下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几天后陆续又有人悄悄前往秦国,梁城郡守叹息一声,让妻儿带着财物往异乡逃命后,自己依然留下来守护城中百姓。
拜韩王与昌平君的毒计所赐,眼下的梁城已是三不管地带,就算城中之人尽数跑光
恐怕新郑王宫也浑然不觉。
更巧的是若无韩王早早下诏宣称已将梁城赠秦恐怕很多人顶着韩人的身份倒还不敢跑——然而既然他们眼下已是秦人前往秦国也算名正言顺。
当秦国求民令迅速传遍六国之时新郑王宫的韩王和昌平君自然也知晓了。
韩王担心秦王此举是想搭救梁城之民急忙派人前往梁城查看。
但他派去的人担心地动会提早到来便远远站在城门外眺望了一番见城中守卫仍在便急忙回宫禀告君王:梁城一切安好。
昌平君如今却已认定嬴政被灾星吸走了王者气运荒唐之举一步接一步瞧吧先是又派他们此处讨城接着任用韩非那纸上谈兵的废物为郡守如今招募流民不过是他变本加厉沦为昏君之庸举罢了。
他还笑着安慰韩王“韩王且放宽心!我如今尚在韩地秦王又如何能知晓、韩国要将梁城赠与他之事?秦王此举并非针对梁城而是兴之所至想当个拯救天下流民的‘救世君主’以嬴氏君王之薄情岂会如此之仁善?由此可见灾星一事对他之心性影响颇大你我只消隔岸观火便是。流民?我王真是心怀天下之君呐连流民都敢收
韩王这才放下心来安心享受歌舞之乐其他诸如赵王、魏王之君亦与昌平君有同样的喜悦之心皆认为秦王一反常态之举恰恰说明灾星之威力巨大。
秦孝公当年发布求贤令尚称得上明君之举看看当今秦王在折腾什么幺蛾子求民令?那些命贱如尘的流民是要求他们去吃光秦国之粮仓、与秦人日日殴斗么?
六国之君如今人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笑骂一句——嬴政实乃无能之昏君可怜秦国先祖数代基业尽要丧于他之手上咯!
暗爽到飞起的六国君王恨不得秦王此番将本国流民一并收走。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时代各国君王再如何祭祀祈福也求不来真正风调雨顺的年头每岁皆免不了些大大小小的洪旱灾患。
而列国皆跟秦国一样将粮食视为最宝贵的战略物资朝廷并无赈灾制度没有国君愿意开仓将宝贵的粮食白白赠与灾民。
如此一来各地郡县一到年底便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备失去土地与房屋的灾民四处流窜哄抢粮仓仅是韩国今春报上来被官府斩杀的流民就有上千人之多。
六国之君怎能不欢喜?秦王若将这摊子麻烦事揽过去等着瞧吧秦国离亡国约摸只有一步之遥了!
为此六国这些时日特意
心照不宣地“配合”秦王,下令放宽出城禁令,只要是想出城的,便是半夜亦要打开城门让他们滚蛋!
实在活不下去的六国流民,亦未辜负君王们的“厚望”,在听闻秦国探子四处散播讯息的当日,他们便满怀希望地在寒风刺骨的冬日,光着脚踩过冰坑,跨过水塘,拄着木棍一步步朝秦国走去。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苦苦支撑:去了秦国,便有机会活过这个冬天。
一月初,韩国梁城逃地动的灾民最先抵达秦地之时,冰雪仍未融化,原本忐忑不安的他们没想到,甫一抵达边境,传说中凶神恶煞的秦国士卒便笑眯眯为他们登记了户籍。
接着,又用马车将他们拉到附近县中,当韩人坐在秦人新搭建的、烧着火炕的暖烘烘安置点中,捧着热气腾腾的昂贵姜药汤和糙米粥之时,许多人都忍不住低声哭起来。(1)
他们被自己的君王弃如敝履,被迫舍弃故土,背井离乡来到传闻中吃人不吐骨头的秦国,却得到这半个多月来最温暖的待遇!
这一刻,所有韩人都自发地默念道:还好我们来了,此生做个秦国人也很好。
随着一批批各国流民的前后到来,秦国各地郡县也忙碌个不停,他们要帮暂时住在集中安置点的流民们,搭建新草屋,盘火炕,又按君王的吩咐为他们足额分发了煤、柴薪和十日的粮食,十日后,他们便要开垦荒地准备春耕,以及为郡县做杂役来挣口粮。
如此一来,被列国君王视为大患的流民们无人不感激涕零,看着眼前的火炕,自觉眼下这日子,比没失去家园前还有希望——往年的冬日,又哪来官府为咱们盘炕送柴?
一时之间,来自各国的数万流民总算安顿了下来,免不了时时互相提醒一番:往日跟官府抢粮食是没办法,眼下只要踏踏实实在秦国干活,跟着里正认真学秦国之法,不做违法之事,这日子就能安稳过下去,切莫生事,定要安分守己!
他们更会经常悄悄感慨:未料秦君之仁善,半分不逊上古尧舜之君,先前那些诋毁秦君之言,乃世人狗眼不识泰山呐!
六国君王没想到,他们期待的流民扰乱秦国之事并未发生,数万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