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 60 章 秋收时节

第60章

说着,他便弯腰扶住唐雎的手臂笑道“寡人这就命人备车送您回去。”

以魏王的性子,本不会这般客气地对待一个臣子,哪怕他为魏国做过天大的贡献说到底不也是臣子的本分么?

而他之所以对唐雎格外温和,乃是看在对方活到百岁高龄的份上。

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时代,一个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难免让痴迷丹药的魏王多了几分敬意——用张天师的话来说,唐雎这是与天争嬴了寿数哇。

但他不知道的是,唐雎能活到这把年纪且神清志明,靠的是从不执拗于回天乏力之事。

譬如此刻,他已试探出魏王的治国底线便是没有底线,便从善如流缓缓起身,言辞恳切告辞道

“王上您既不愿听臣啰嗦,待臣说完此言便即刻告退——民者乃国之源也,眼下韩国已灭,五国虽有盟约却是一盘散沙魏国若想要扛到最后,唯有善待万民以民心之力与强秦对抗,方有一线生机。人之寿数有天定,炼丹一事过于空无缥缈,王上若执意要与秦国换五万石之煤不如将之分些与民”

站在一旁笑眯眯的魏假闻言顿时面色一变还来不及观察魏王的神色便听对方震怒道

“原来唐公竟如此看好秦王而轻视寡人?寡人原以为你对我大魏一片赤胆忠心没想到你心中惦记的竟是秦国!说甚寿数天定不过是想阻拦寡人的长寿之道”

说到这里魏王便气腾腾抽回手臂一把推开唐雎“去罢我魏国出过叛逃的卫鞅出过背主的张仪与魏无忌多你一个唐雎也无妨!”

唐雎脚下猛地一晃眼看就要摔在地上魏假忙冲上来扶住他口中忙不迭劝道“父王唐公此言并非是为秦国说话啊”

话还没说完魏王便怒目瞪他斥道“闭嘴!来人立刻将唐雎给寡人赶出大梁此后不许他再踏进王宫半步!”

唐雎站稳后轻轻推开魏假的手不慌不忙拱手拜道“臣不敢劳烦王上兴师动众自会走出这大梁王宫。但请王上相信待秦军攻取大梁之日臣定会守于城墙之上与万千魏国士卒百姓共赴一死

魏王闻言更是气得一口气卡在嗓子眼里接连猛咳起来。

魏假急忙放开唐雎冲上去扶魏王被他一巴掌狠狠拍在手上“滚!”

唐雎微微叹了口气颤巍巍往殿外走去却听身后传来魏王变了调的咆哮声

“我大梁城百年来被秦军围攻不下

数十趟,他又能奈我大魏若何?你这入土半截的老东西,竟妄想与寡人的大梁同日而亡?做梦!来人,将唐雎拖下去,腰斩于市!”

殿外的侍卫们面面相觑,看着面无惧色、一步步缓缓朝外走来的老人,头一回抗令,齐刷刷跪下来为对方求情。

在这屡屡被强敌攻打的乱世之中,所有的魏国人都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寻求继续坚守的勇气。

而无论是眼前求仙问道的魏王,还是沉迷美色的先王,都远不能胜任这样一个角色。

自从信陵君黯然离世后,魏国就剩下唐雎这唯一的精神支柱,让这些侍卫亲手捆绑押送这老人前往闹市刑场,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魏王见殿外侍卫这般作态,更被气得怒火攻心,但他到底还有几分理智,深知众怒难犯——既然这些侍卫敢冒死公然抗令,若他果真命人将唐雎捆去闹市斩首,岂非要引发大梁民乱?

想到这里,他便一脚将跟着求情的魏假踢出老远,怒吼道,“好,既然你要为这逆贼求情,寡人便成全你!来人,拟诏废黜魏假太子之位.”

唐雎对身后的喧嚣置若罔闻,在夕阳的余晖中一步步往丹墀下的殿阶走去,待行至最下方一阶台梯之时,他才慢慢回首往宫殿望去,喃喃道,

“五万石煤石换一颗丹药,来年若不继续征九成之税,他该如何补上这亏空.只盼魏国被攻破后,秦王能如善待韩民那般,给我魏国百姓留条生路”

待魏国废除太子的消息,被探子传回列国之时,已是农历八月金秋,随着各种作物的陆续成熟,又一个农忙时节到来。

在纯粹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这是一年之中最能牵动所有人心绪的大事:所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人来年的口粮、豪强来年的开销、朝廷来年的税收,全指望着这承上启下的“秋收”来延续。

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自然谁也没心思关心魏国那点破事——难得遇到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若不赶紧抢收庄稼,只消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水,这一年就彻底白搭了!

正因如此,秦国咸阳工坊和各地煤场全部停工一月,大伙正热火朝天奔波在田间地头,高兴收割着黍米、菽豆、水稻、小麦,除了这些秦国原本就有的作物,他们还要拔花生、摘芝麻、收糯米、挖土豆

这些从前压根没听过的新作物,让每个秦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比往年丰收更灿烂的笑容——

秦国关中肥沃之田种植的小麦,最多不过亩产一钟,而产量更低的菽黍则只有三四石,至于其他贫瘠些的土地,产量则更低。

可现在,这些高产种子种出来的粮食,在众人瞠目结舌的见证中,得到了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大丰收:土豆亩产达十钟,玉米亩产八钟,糯米亩产四钟,水稻与小麦亩产六钟,花生亩产四钟.

这意味着,秦国来年若全种上这些高产之粮,一年能得从前六七年之总数!

如此一来,老秦人家家户户能吃饱,也就是两三年的光景。教他们如何不狂喜?

更别提还有挂在枝头红彤彤的辣椒,埋在地里的胡萝卜,七七八八种的各种“调料.

在这令人恍惚又心跳加速的秋收盛况中,从前因畏惧秦法而讷讷寡言的秦人,这些日子也时常在干活之时攀谈几句。

他们翻来覆去讨论的话题,无非也是同一个:等从官府领完粮食后,他们要挑上满满一筐小麦去磨粉,让全家能饱饱吃上一碗满满冒尖的手擀面!

说到这里,他们仿佛已经闻到了雪白的麦粉揉成面团后,那劲道又喷香的面香味,纷纷忍不住砸吧了几下嘴,手上的动作倒半分也没落下。

一碗清水手擀面,对无须亲自下地劳作的富户而言,自然算不上美食。

但对这些底层百姓而言,他们从未吃过稻米饭,也想象不出精贵的水饺是何滋味,用小麦磨粉制成的清水手擀面,已是他们这辈子吃过最美味的食物,平日还只舍得吃半碗呢。

大伙想到这般美味的吃食,来自王上特意为各地传下来的“面食食谱

如此多美味,不多干活怎能吃到?

原本一脸严肃的监田吏们,在史无前例丰收的喜悦冲击下,也难得露出了几分笑容,捧着竹简站在一旁,目如鹰隼地记录着农人们收进箩筐的粮食,与往年不同的是,很快就有一辆辆马车驶来,将这些留来做种的高产作物运往郡中粮仓。

此事还要从嬴政颁发的一个新政说起,他考虑到今年高产种子数量不够,至少有大半田地种植的仍是秦国原本的种子,若按原本的征税之法,将对大部分百姓不公。

故而早在春耕之时,他便下诏临时变更了征税办法:所有秦国之民,今岁田地不论何种作物,皆尽数先收入官府粮仓,官府则以每亩一钟菽麦的标准,统一计算他们的收成,再按各户种植的土地数量抵扣泰半税赋后,以足额的菽麦黍交付给百姓。

而按许多地方原本的产量,根本达不到亩产一钟,同

样是泰半之税亩产两石和亩产一钟比起来自然是产量更高的算法对百姓更划算。

这道诏令既是嬴政在继续试探朝堂的反应也是有心给老百姓多留点口粮。

秦国这番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让开荒的赵魏之民看得羡慕不已许多人想留在秦国的心愈发坚定起来。

辽阔的耕地高产的种子宽仁的君王这三样叠加起来的诱惑足以让他们义无反顾抛弃母国。

作为小老百姓他们固然会在战时奋力为国坚守但缘由却很朴实:不过是担心土地和房屋被敌国夺走往后再也没法活下去罢了。

而现在既然秦国能让他们更好地活下去秦王更是一位难得的仁君那还跑回去做甚等着被君王盘剥饿死吗?

秋收才刚开始这些前来开荒的男女壮劳力在悄悄询问所在乡闾的里正得到肯定答复后纷纷托人给家人写去了木牍家书。

为掩人耳目顺利将家人骗来秦国他们甚至不惜冒着时人最在意的诅咒之危声称“病重恐不治欲见全家一面

相较于对鬼神的畏惧而言许多人还是更在意亲情。即便这诅咒来日真会将他们克死至少也在死前为家人寻了一条好出路。

而有些先一步行动的魏人早已悄悄把全家“骗”来在得到里正的允许后眉开眼笑地在秦国傅了籍。

从此他们就是真正的秦人这茅草屋这开垦出来的官田均是秦国授予他们的家当只要肯卖力干活还愁过不上好日子么?

当然亦有少部分故土难离的赵民默默开始收拾行囊等着领到扣除税赋后的四成粮食便随使者返回赵国。

待秋收甫一结束望眼欲穿的赵王与魏王派出催收的使者便已抵达秦国好在高效的各地秦吏早已统计出赵魏之民的收成汇总。

赵国两万庶民所垦之荒地为18万亩收获黍菽43万石算上秦国补贴的奖励足足有86万石之多;而魏国的一万庶民则垦出8万亩荒地收获黍菽20万石算上秦国补贴则有40万石。

平均亩产两三石对肥力贫瘠的荒地而言已堪称是大丰收毕竟秦国源源提供了诸多耕牛、铁具和粪肥。

按赵魏的本意乃是想把这些粮食先全运回去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