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雪后初霁,空气清冽。
萧青梧本以为今天又要在延英殿里磨一天,不想凌晨两三点左右,高力士便命人来传,说今天要随圣驾前往宣政殿参与常参,让她早早准备着,伺候时务必要更加谨慎。
【常参?也是朝会吗?】萧青梧一边匆忙整理衣着,一边在心里问。
【常参就是常朝,是唐代日常朝会制度的一种,五品或三品以上文武官员、诸州刺史及藩国使臣等需要每日参加,奏报日常政务,接受皇帝垂询。相较于大朝会的礼仪性,常参更侧重于实际政务处理。】
【每日例会啊……】萧青梧眼睛微微一亮,【意思是,我能看到很多官员?长安城里品级稍微比较高的官都会来?】
【理论上如此,但部分官员可能因公务、疾病或休假缺席。】
萧青梧内心雀跃不已,能看到人就是好事,而且还更换了张地图扩大了活动范围,再怎么样都好过一整天只能对着李隆基和高力士那两张老脸。
【不过……你确定常朝每天都要举行吗?我调过来这几天,李隆基不是一直都把人叫来延英殿开小会,没看到他参加常朝啊?】
【理论上,常朝每日都会举行,但根据皇帝们勤政情况的不同,具体情况也有所差别,有时是每日,有时是三五日,并且皇帝不需要每次常朝听政时都在场,绝大多数情况下由宰相们主持展开即可。】
萧青梧这下便懂了,皇帝如同集团CEO,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宰相们犹如高管团队,负责日常运营决策,而这常朝就是部门的晨会或周会。
电视上演的那种排面拉满,百官山呼万岁的宏大场面其实不常有,每个月撑死也就两次,有点像全员必须参与的庆典、或者战略发布会之类,偏向仪式性的形象工程,并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古今一对照,她顿时对这套运行了千百年的制度有了更透彻的了解。
跟着圣驾,趁着熹微的天光一路走去,越接近大殿,气氛越发庄严肃穆。远远看到身着紫色和绯色官袍的官员们正井然有序地依次入殿,间或夹杂着几抹低品的绿色。
李隆基一行人并不从正门入,而是经由侧面的通道,他身上穿的也不是正式的礼服,就是很普通的赭黄色圆领长袍,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闲适。不像来上朝,像是出门遛个弯那样随意。
这让萧青梧又一次更新了刻板印象,原来并不是所有工作场合都极尽奢华隆重,古人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爱讲排场。
李隆基在上首的坐塌前甫一站定,恭顺垂首而立的官员们开始躬身行礼,再纷纷回到原位。三公九卿与王公贵族有个席子可以坐,其他官员便只能站着。
按照高力士的指示,萧青梧走到御座侧后方的位置站定,这个位置视野绝佳,既方便随时伺候皇帝的需求,也能将座下群臣尽收眼底。
她抬眼一扫,就看见不少官员正对着自己目瞪口呆,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显然对宣政殿里出现女人感到非常意外。有几个更是怒目而视,满脸敌意,一副“死谏到底也要把你赶出去”的架势。
为首的宰相和六部尚书们倒是淡定,大部分官员虽然眉头紧锁、心事重重,但对她的出现倒没太大反应,只有少数人满脸义愤填膺,不住和身旁同僚交换着眼神。
让宫女进入宣政正殿,立于御座之旁?!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自武周之后,再无女子可立于前朝正殿参政之地!陛下这是……?
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萧青梧身上,有惊疑,有探究,更有十分明显的审视与敌意,甚至还有些莫名的惶然或畏惧。
萧青梧不仅不怕,反倒被勾起兴致。不怕有麻烦,就怕没事干。
【嘿嘿~我现在就站这了,怎么样?是不是要气死了?有本事就去跟老皇帝掐架啊,让他自己开口把我赶出去啊~】
【如果在场官员们强硬要求,李隆基的确有很大概率让您出去,毕竟从本朝制度上来说,让宫女出入议政场合,的确是不合规矩。】
【制度是人定的嘛,又不是天定的。】萧青梧不当回事地哼了声,【只要自身专业素养过硬,宫女在不在场影响他们工作吗?除了食古不化的老顽固,谁会在这种事上死磕较真?】
【您说得没错,制度为人所创,亦可为人所变。智者着眼于实效与格局,庸人则固守形式与陈规,前者务实,后者务虚。】
不知是不是错觉,萧青梧突然发现殿上许多官员的表情非常古怪。
有的似乎在忍笑,有人吹胡子瞪眼,看她的眼神似乎更气愤了。有的不住点着头,也不知道在点什么,还有几个大冬天的额头竟然冒冷汗。
萧青梧看着他们,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说起来,如果朝会上突然拉肚子想去厕所该怎么办?可以请假出去吗?或者站不住了怎么办,尤其那几个年纪特别大的。还有,肚子饿了低血糖头晕呢,或者打嗝放屁怎么办?这总不能让人憋住吧?】
【关于这个问题,唐代官员们应对的核心原则是,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实在免不了就强行忍耐,御前失仪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
“咳。”一声不轻不重的咳嗽声自侧前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