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风波暂平,然而京都的暗流却并未停歇,反而因一场即将到来的盛事而变得更加汹涌澎湃。
大渝朝国力强盛,物阜民丰,周边诸国虽表面臣服,实则各有心思。
恰逢大渝皇帝圣寿将至,北戎、西狄、南诏三国竟不约而同地派出了规模庞大的使团,提前抵达京都。
名为贺寿,实则各怀鬼胎,意图一探大渝虚实,若能当庭挫其锐气,更是求之不得。
朝廷上下对此心知肚明,皇帝虽面带笑容,吩咐以礼相待,但暗地里早已下令,务必做好万全准备。
定要在三国使臣面前,全方位展露大渝的天朝威仪与深厚底蕴,狠狠搓一搓这些蛮夷外邦的威风。
经过精心筹划,在正式寿宴前,一场名为“翰墨武韵贺天和”的盛会于皇家园林“澄心园”中举行。
明面上是文化交流与助兴,实则是三国与大渝之间的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这较量的第一场便是文试,分为对仗、写诗和书画三个部分。
这一日,澄心园内旌旗招展,乐声悠扬。
皇帝高踞主位,百官按品阶分列两侧。
宋远廷一介布衣,原是没资格参与这种盛宴的。
然,安国公力荐,言说宋远廷有惊天之才,皇帝深以为意,故而特许宋远廷出席。
只是所坐位置不显,并不会惹人特别注意。
至于三国使臣,则被安排在客席首位,个个衣着鲜明,眼神倨傲中带着审视。
宴席一开始,三国使臣便开始叫嚣。
北戎使臣魁梧粗犷,声若洪钟:“久闻大渝文风鼎盛,今日特来领教。
我北戎儿郎虽擅弓马,却也读得几卷诗书!”
西狄使臣深目高鼻,言语尖刻:“我等一路行来,见大渝风景如画,只不知这笔下功夫,是否也如景致一般迷人?”
南诏使臣看似谦和,笑里藏刀:“小国寡民,素慕中华文化,今日若能得睹上国风采,实乃三生有幸,还望不吝赐教。”
皇帝闻言,捋须轻笑,目光扫向台下:“既然几位使臣有如此雅兴,朕便众卿家与你们好好切磋切磋便是。”
皇帝的声音虽然平和,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台下群臣皆知,这场切磋关乎国体,绝不能输。
比赛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对仗。这一场可是大渝的强项。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北戎使团中却忽然出了一位汉学大儒。
那人一看便是中原人。显然是特意被北戎请来对付大渝的。
众人只见此人缓步走出,傲然道:“我等粗人,便从这最简单的对仗开始。
我先出一上联,请大渝才子应对:‘塞北风高,纵马弯弓射雕手’!”
此上联虽看似平平无奇,却在点出北戎风物的同时彰显其彪悍民风。
大渝百官中不乏文人,当即有人低声议论。
一位翰林院的老学士沉吟片刻,对道:“‘江南春早,采桑织布绣花人’。”
对仗虽工,但气魄上瞬间被压了一头,以柔克刚显得有些无力。
北戎使团中传来几声嗤笑,而那大儒更是面露得意之色,紧接着又出一联,此联更为刁钻: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此联运用谐音与意象,“炭”黑“盐”白,皆出自山水,构思巧妙。
此联一出,大渝这边顿时安静了不少。几位以捷才著称的官员蹙眉苦思,一时竟难以找到完美下联。
时间点滴流逝,场面略显尴尬。北戎使臣脸上的笑容愈发张扬。
而大渝皇帝的脸色却渐渐难看起来。
就在此时,宋家大郎稳步出列,向御座行了一礼,声音清朗从容:
“陛下,臣有一对。”他转向北戎使臣,不疾不徐道:
“我对‘竹横麻竖,青黄交错软硬帘’。”
“竹”青“麻”黄,一横一竖,一软一硬,皆可织帘,对仗极其工整巧妙,意境上也丝毫不逊。
“好!”大渝这边顿时响起一片喝彩,方才的压抑气氛一扫而空。
北戎大儒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对方如此迅速应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