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36. 第 36 章

在水利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日子里,秦易珩愈发忙碌。

这日,他如往常一般早早来到书房,正仔细翻阅着一份关于各地学堂建设进度的奏章。

这时,孟令琛快步走到秦易珩面前,拱手行礼道:“殿下,下官刚收到消息,部分偏远地区的百姓对医馆的义诊活动反应热烈,可医馆的郎中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众多百姓的需求。”

秦易珩站起身来,说道:“此事不可小觑,医馆的设立本就是为了让百姓能够病有所医,如今郎中短缺,定要尽快解决。孟大人,你可有什么想法?”

孟令琛沉思片刻,说道:“殿下,下官以为,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大对民间郎中的招募力度,许以优厚条件,吸引他们加入医馆;另一方面,开办医学堂,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只是这开办医学堂,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

秦易珩说道:“此事刻不容缓,哪怕耗费再多资源,也要将医学堂办起来。百姓的健康关乎国家根基,绝不能因一时困难而退缩。至于招募民间郎中之事,也需立刻着手安排,定要做到广纳贤才,万不可遗漏任何一位医术精湛之人。”

此时,秦云乔也走进了书房,她见二人神色严肃,笑着说道:“五哥,孟大人,瞧你们一脸严肃的模样,可是又遇到难题了?”

秦易珩看到秦云乔,将医馆郎中短缺之事告知了她。

秦云乔眼珠一转,说道:“五哥,我倒是有个主意。我们可以在各地张贴告示,举办一场医术大赛,邀请民间郎中前来参赛。表现优异者,不仅可以直接进入医馆任职,还能获得丰厚的奖励。如此一来,既能选拔出优秀的郎中,又能起到宣传医馆的作用,吸引更多人关注医学。”

秦易珩听后,眼中满是赞赏之色:“此计甚妙,既解决了当下郎中短缺的燃眉之急,又能挖掘出更多的医学人才。孟大人,此事便交由你去筹备,务必将这场医术大赛办得有声有色。”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令琛全身心地投入到医术大赛的筹备工作中。

他亲自拟定比赛规则,挑选比赛场地,又安排人手在各地张贴告示。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场即将到来的医术大赛,各地的民间郎中们也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比赛当日,阳光明媚,清风徐徐。

比赛场地设在京城的一处宽阔广场上,广场周围早已围满了前来观看的百姓。

只见广场上摆放着一张张桌椅,参赛的郎中们依次入座,个个神色专注,严阵以待。

秦易珩和秦云乔也来到了现场,他们站在一处高台上,俯瞰着整个比赛场地。

比赛开始,第一轮是理论考核,题目涉及医学经典、病症诊断、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

郎中们拿到题目后,纷纷低头奋笔疾书,一时间,场上只听见笔尖在纸张上摩挲的沙沙声。

在众多参赛郎中中,有一位名叫周亦琛的年轻郎中格外引人注目。

他一袭素袍,面容清秀,不慌不忙地看着题目,略作思索后,便行云流水般地写下答案。

他的字迹工整秀丽,答题思路清晰明了,旁边的监考官见了,不禁暗自点头称赞。

第一轮考核结束后,不少郎中面露紧张之色,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着刚才的题目。

而周亦琛却神色淡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闭目养神,仿佛对自己的表现胸有成竹。

第二轮是实践考核,参赛郎中们需要现场为几位模拟病患诊断病情,并给出治疗方案。

这一轮考核,不仅考验郎中们的医术水平,更考验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

周亦琛被安排为第一位进行实践考核。

他稳步走到病患面前,先是仔细观察病患的面色、舌苔,接着又为病患把脉。

他的动作娴熟而沉稳,眼神专注而认真。

片刻后,他微微皱眉,心中已有了诊断结果。

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位患者乃是外感风寒,加之脾胃虚弱,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治疗之法,当以解表散寒、健脾和胃为主。可用麻黄汤加减,配以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以助药效。”

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有的郎中暗自点头,对他的医术表示认可;有的则面露怀疑之色,心中暗自思忖:这年轻人年纪轻轻,所言是否属实?

这时,一位资深的老郎中站了出来,他目光犀利地看着周亦琛,说道:“年轻人,你所言看似有理,可仅凭这短短片刻的诊断,便如此笃定,是否太过草率?这病患脉象复杂,依老夫看,并非仅仅是外感风寒那么简单,其中还夹杂着些许肝郁气滞之症。”

周亦琛闻言,不卑不亢地微微一笑,说道:“老先生所言极是,这病患确实有肝郁气滞之象。只是此乃次要病症,当务之急是先解表散寒,待外感之邪祛除后,再行调理肝郁之症。若本末倒置,恐延误病情。”

他的一番话,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让那位老郎中不禁为之动容。

老郎中微微点头,说道:“年轻人,不错,有胆识,有见地。老夫倒是小瞧你了。”

台下的百姓们听了二人的对话,也纷纷对周亦琛投去敬佩的目光。

秦易珩和秦云乔站在高台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秦易珩对秦云乔说道:“七妹,看来此次医术大赛,果真发掘出了不少人才。这周亦琛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医术和见识,实乃难得。”

秦云乔笑着说道:“五哥所言极是。此次大赛,不仅能为医馆选拔出优秀的郎中,或许还能为医学堂招揽到几位良师呢。”

经过几轮激烈的角逐,比赛结果终于揭晓。

周亦琛凭借着扎实的医术和出色的表现,脱颖而出,获得了本次医术大赛的第一名。

秦易珩亲自为他颁奖,周亦琛接过奖状和奖品,说道:“殿下,草民定当竭尽全力,为百姓治病,为国家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秦易珩微笑着扶起他,说道:“周郎中,好好干,本殿下相信你定能不负所望。日后若在行医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只管向朝廷禀报。”

医术大赛圆满结束后,孟令琛根据比赛结果,挑选了一批优秀的郎中充实到各地医馆。

自医学堂的筹备工作伊始,秦易珩便全身心投入,亲力亲为地过问每一个关键环节。

选址一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诸多考量。

秦易珩带领着工部、礼部的一众官员,在京城内外奔波多日。

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踏访一处又一处潜在的地址。

每到一处,秦易珩都细细打量周边环境:“此地交通需便利,方便各地学子前来求学,且要远离喧嚣,为潜心钻研医术营造宁静氛围。”

他们先是来到城东一处开阔之地,此处地势平坦,视野颇为开阔。

秦易珩环顾四周后说道:“此处虽敞亮,但离水源稍远,医学堂日后制药、煎药等皆需大量用水,恐多有不便。”

行至城西,有一座清幽雅致的别院映入眼帘。

周边绿树成荫,环境宜人,且临近一条清澈的溪流。

在仔细勘察后,秦易珩对身旁的孟令琛说道:“孟大人,你看这别院规模,对于大规模培养医学人才而言,略显局促。我们肩负着为天下苍生培养良医的重任,医学堂的规模需能容纳众多学子,切不可因一时之便而留下遗憾。”

就这样,经过数日的反复斟酌与比较,最终选定了城北一片土地。

此地紧邻京城主干道,交通极为便捷,同时又与繁华闹市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闹中取静。

其面积广袤,足以兴建一座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医学堂。

解决了选址难题,师资聘请便成了重中之重。

秦易珩深知,要培养出顶尖的医学人才,必须延揽天下名医。

他当即下令,在全国各地张贴告示,以优厚的待遇诚邀各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郎中前来任教。

告示一经张贴,便如石投湖,激起千层浪。

各地郎中纷纷响应,怀揣着对医学传承的热忱与期待,纷至沓来。

然而,秦易珩并未因此而放松标准,每一位应聘的郎中都需经过层层严格筛选。

这日,在宫中的一处偏殿内,一场特殊的“面试”正在紧张进行。

数位郎中依次上前,接受秦易珩及一众医学名家的考察。

首位郎中上前,略显紧张地拱手行礼。

秦易珩神色温和,微笑着说道:“先生不必拘谨,且先讲讲您对伤寒病症的见解。”

郎中深吸一口气,条理清晰地阐述起来,从伤寒的病因、症状,到治疗方法及用药心得,侃侃而谈。秦易珩一边专注倾听,一边微微点头,时而提出一些犀利的问题,深入探讨其中细节。

面试过程中,一位名叫林鹤龄的老郎中引起了秦易珩的特别关注。

林鹤龄年逾花甲,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

他上前行礼后,声音洪亮地说道:“殿下,老朽行医数十载,深知医学之道,不仅在于治病救人,更在于传承与创新。”

随后,他对一些疑难杂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观点新颖却又有理有据,令在场众人不禁为之侧目。

秦易珩说道:“林先生见解非凡,实乃难得的良医。本殿下期待您能在医学堂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培育出更多造福百姓的良才。”

经过多日的严格筛选,一批医术精湛、德高望重的郎中脱颖而出,他们将成为医学堂的首批师资力量。

在后续的筹备工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