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驿站里就响起了动静。
士兵们牵着马匹在院子里集合,杂役们把最后一批行李搬上车。
萧砚舟洗漱完,就去查看公主情况。
刚到门口,就见宫女扶着昭阳公主走出来。
公主的脸色还有些浅淡,走路也比平时慢些,一看就还没完全恢复。
“殿下,您的身体还可以吗?”萧砚舟赶紧上前。
昭阳公主抬头看他,轻轻摆了摆手:“没事,就是还有点没力气,坐在马车里应该不碍事。”
“那也得小心些,”萧砚舟转头对旁边的宫女说,“去把公主马车里的褥子再铺厚些,多垫两床,路上颠簸,别让公主坐着不舒服。”
宫女应着,赶紧跑向不远处的公主马车,没一会儿就抱来两床厚褥子,钻进马车里铺起来。
等宫女铺好褥子、放好炭盆,萧砚舟才扶着车辕,对昭阳公主说:“殿下,上车吧,我让人把车帘放下来,挡住风。”
昭阳公主点点头,踩着车凳上了马车,宫女跟着钻进去,把车帘轻轻放下,只留了条小缝透气。
萧砚舟绕着马车走了一圈,检查了下车轮和车轴,确认没问题,才转身往士兵集合的地方走。
骑着马走在最前面,看了一眼身边的孙武和李飞将军:“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两人齐声应。
萧砚舟抬手:“出发!”
马车轱辘转动起来,骑兵们跟在两侧,步兵跟在后面,和亲团浩浩荡荡地出了驿站。
和亲团刚出发没半里地,就见蛮夷使者带着几个随从在路边的土坡上站着,脚边还拴着马,一看就是等了不少时候。
使者见队伍过来,赶紧牵着马跑过来,凑到萧砚舟身边:“萧大人,可算出发了!我在前面带路,咱们尽快赶路,早到一天也能早安心。”
萧砚舟没接他“尽快赶路”的话,只淡淡点头:“走吧,跟着队伍走就行,不用太快,昭阳公主还受不得颠簸。”
使者愣了愣,还想再说什么,可看萧砚舟脸色没多余表情,只能把话咽回去,带着随从跟在队伍最前面。
这时候刚开春,前几天下过雨,路上满是泥泞。
马车走在上面,车轮时不时陷进泥里,得靠杂役们一起推才能出来,速度慢得很。
走了还不到一个时辰,昭阳公主的马车就停下来两次——一次是车轮陷泥,一次是马打滑差点惊了。
萧砚舟骑着马跟在马车旁边,每次停下都赶紧过去问:“殿下,车里没晃着您吧?要不要下来歇会儿?”
马车里传来昭阳公主的声音:“没事,我还好,路上不好走,你们也别着急,慢慢走就是。”
可蛮夷使者耐不住性子,走了半天就跑回来催:“萧大人,这路是难走,可也不能走这么慢啊!再这么磨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到边关?咱们得抓紧时间,大王怕是等急了。”
萧砚舟正让人帮着推另一辆陷泥的粮车,闻言回头看他:“使者急什么?公主病还没好,马车走快了颠得慌,要是再把病引起来,耽误了和亲,这个责任你担?”
使者被噎了一下,张了张嘴,没敢接话。
他可不敢担这个责任,只能悻悻地退到一边。
接下来的几天,队伍基本是走两个时辰就歇一会儿。
每次歇脚,萧砚舟都先去问昭阳公主的情况:“殿下,要不要下来走两步?活动活动身子,也比在车里闷着强。”
要是公主说累,他就让人把马车赶到路边背风的地方,再让宫女把车里的炭盆点上,怕公主着凉;
要是公主说想透气,他就陪着在附近走几步,还让人提前把路边的泥坑垫上石头,免得公主踩进泥里。
昭阳公主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暖烘烘的。
宫女总是夸赞萧砚舟:“公主,萧大人真是细心,这一路都把您的事放在第一位。”
昭阳公主坐在马车里,撩着车帘看外面忙碌的萧砚舟,轻轻叹了口气:“是啊,从离开京城到现在,事事都要麻烦他。我这背井离乡的,能有个人这么嘘寒问暖,已经很知足了。”
宫女笑着说:“公主好人有好报,萧大人是个好人,肯定会护着您平安到蛮夷都城的。”
就这样,队伍走走停停,原本五天能到的路,走了快七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