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王朗听令!”
“末将在!”二人出列抱拳应道。
“命你二人总领此地大军,坚守营寨,高悬旌旗,多布疑兵,务使周瑜以为我主力仍在,不敢轻举妄动。”
“一切以稳守为上,无我号令,绝不可擅自出战!”
“末将遵命!”
“此外,”刘琦略一沉吟,继续道,“速遣快马传令水师庞统先生,请他暂离水寨,前来陆上大营坐镇,统筹全局,以应对周瑜诡计。”
有庞统这位智囊在此主持,刘琦方能安心于后方攻坚克难。
“诺!”传令兵领命疾驰而出。
安排既定,刘琦不再耽搁,即刻带着以李老叁为首的众工匠、部分亲卫以及已造好的部件材料,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夏口大营,隐入后方关隘石阳戍内。
抵达石阳戍后,刘琦立刻将关隘内一片僻静的区域划为禁区,派驻亲兵严密把守,所有工匠及其家眷均安置在内,不得随意出入。
翌日,在那片被严密看守的空地上,刘琦亲自向以李老叁为首的工匠们阐述了他的新构想——配重式投石机。
刘琦尽可能详细地解释了如何以巨大的配重箱代替人力拉扯,如何设计精巧的释放机关,以及配重与射程、杠杆比例之间的关系。
尽管刘琦讲解得已足够耐心,但配重、杠杆、力矩、释放机构这些概念,对于这个时代的工匠而言,依然是前所未闻的艰深学问,工匠们听得似懂非懂,脸上写满了困惑与茫然。
李老叁看着那复杂的草图,眉头紧锁,尝试着理解:“主公之意……是以重物下坠之力,替代人力拉扯,驱动炮梢?”
“正是此理!”刘琦点头道。
“人力拉扯,难以同步,力量分散。而配重之力,出于一源,稳定而磅礴!若能制成,射程远超人力牵引,且更为精准!”
李老叁与其他工匠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难以置信。
不用人拉,靠石头自己掉下来就能把石头抛出去?还能抛得更远?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但提出这个构想的是主公刘琦,他们即便心中存疑,也只能奋力一试。
“主公,此物……结构精妙,非比寻常。小人等……需要时间琢磨,反复试造小样,恐非一朝一夕之功。”李老叁硬着头皮说道。
刘琦叹了口气,刘琦何尝不知其中艰难,这几乎是要求他们跨越数百年的技术鸿沟。
“我明白。”
刘琦点头,“你等不必有压力,尽管放手去试。需要何物,尽管向**提报。一次不成,便十次,百次!我就在此,与尔等一同参详!”
刘琦知道,指望黄月英那边立刻传来好消息是不现实的,只能自己这边也必须全力以赴。
随后刘琦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石阳戍的“秘密工坊”中,与工匠们同吃同住,亲自参与讨论,用自己那超越时代的见识(尽管模糊)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努力引导着工匠们向着正确的方向摸索。
在刘琦的亲自督导与工匠们夜以继日的赶工下,数日之后,石阳关隘内空地上,赫然矗立起一个模样古怪的庞然大物。
它与之前的人力牵引式投石机骨架相似,但在炮梢(杠杆)短臂的一端,悬挂上了一个用粗大原木钉成、内填巨石的巨大箱体——这便是刘琦构想中的“配重箱”。
而炮梢的长臂末端,则依旧是装载石弹的皮窝。
整个结构看上去头重脚轻,透着一股笨拙而危险的气息。
李老叁围着这新造物转了几圈,脸上既有期待更有忐忑。
李老叁按照刘琦指点的原理,尽可能选用了坚韧的木料,但对这“配重”究竟该多重,杠杆能否承受住瞬间的巨力,心中全然没底。
回到刘琦身旁后,李老叁声音有些发干。“主公,已……已准备妥当了。”
刘琦站于远处,目光看着这架粗糙的“**炮”原型机,心中亦是心潮澎湃。
成败在此一举!
刘琦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试!”
随着刘琦一声令下。
“**炮”原型机旁的几名力士用力捶击扳动释放机关。
“咔嚓”一声脆响,卡住炮梢的销子被砸开开!
下一刻,那沉重的配重箱带着巨大的势能轰然下坠!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着石弹破空而出的景象。
然而,预想中长臂飞扬、石弹激射的场景并未出现。
就在配重箱下坠的瞬间——“嘎吱……嘭!!!”
一声令人牙酸的、仿佛巨木被强行折断的爆响炸开!
只见那根承载着所有力量转换期望的炮梢(杠杆),根本承受不住配重箱下坠瞬间产生的恐怖拉力,竟从中部猛地断裂开来!
木屑如同**般四处飞溅!
失去牵引的配重箱如同脱缰的野兽,带着断裂的半截杠杆,重重地砸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巨响,激起漫天尘土。
而炮梢的另一端,那装载石弹的皮窝无力地晃荡了几下,石弹滚落在地,连一尺都未能抛出。
现场一片死寂,工匠们个个面如土色,李老叁更是直接跪倒在地,浑身颤抖:“主公……小人……小人无能!”
刘琦站在原地,尘土沾满了衣袍,他也有些灰头土脸。
刘琦望着那彻底损毁的**炮残骸,心中并无多少意外,反倒有种"果然如此"的了然。
第一次试造这等精妙之物,若是一蹴而成,反而才是怪事。
原理或许正确,但材料的强度、结构的细节、力量的精确计算……每一个环节的不足,都足以导致制造**炮的失败。
“李老叁!”刘琦走到李老叁身前。
“小……小人在!”李老叁连忙应声。
“一次失败,算不得什么!一次不成,那便十次!十次不成,便百次!”
“谨遵主公之命!”李老叁等人轰然应诺。
刘琦微微颔首。
就在工匠们在石阳戍对着那堆断裂的残骸,苦苦思索加固改良之法时。
关隘望楼上的哨卒忽然发出了警讯!
“报——!”一名值守的军侯疾步奔入工坊区域,脸上带着惊疑不定的神色,“主公!关外出现一支兵马,约有三四千之众,正朝关隘而来!”
“兵马?”刘琦闻言,眉头瞬间紧锁,心中甚是疑惑。
刘琦迅速在脑中盘算:陈应的五千襄阳营自沙羡出发,绝无可能如此神速抵达,周瑜的人马更不可能绕过前方大营出现在此地。
刘琦带着疑惑立刻放下手中事务,沉声道:“随我上关墙!”
快速登上关墙后,刘琦极目远眺。
只见原野上,一支队伍正向着关隘而来,刘琦扫了眼确实约有数千之众。
而队伍打出的旗号颇为杂乱,隐约可见“李”、“黄”、“申”等字样,看上去倒像是各家世家豪强的部曲旗号,并非荆州军制式旗帜。
这让刘琦更加疑惑,这些世家私兵为何会集结于此,又意欲何为?
“可曾探明来者身份?”
刘琦向身旁的军侯询问,语气凝重。
“回主公,旗号混杂,皆是各地豪族标识。对方遣使通传,只说是自安陆而来,为首者……为首者声称是主母……”
军侯的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毕竟主母亲临前线,还带着数千兵马,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安陆?主母?”刘琦先是一怔,心中的疑惑不降反增。
安陆是刘琦后方根基,由诸葛亮坐镇,月英怎会突然离开?
更蹊跷的是,还带着数千打着各家旗号的兵马?
而刘琦近期只调动了沙羡的陈应所部,并未向安陆求援,诸葛亮也未曾来信提及有援军派出。
这突兀出现的队伍,虽打着世家旗号看似无害,但乱世之中,诈称旗号、伪作友军之事屡见不鲜,岂能轻信?
“再探!务必确认对方主事者身份,问明来意!”刘琦对身旁的亲卫令道。
“诺!”亲卫应道。
片刻后,亲卫再度飞奔而回,此次脸上已尽是激动:“主公!确认了!确是主母黄夫人亲至!兵马皆来自安陆,打的是各家部曲旗号,主母请求入关!”
听闻确是月英无误后,刘琦心中巨石落地,虽仍有兵马来源的疑问,但戒备已消。
刘琦立刻下令:“打开关门!”
而刘琦自己则移步至关内校场内等候。
城门缓缓开启,在守军警惕的注视下,黄月英在几位世家部曲头领的簇拥下,乘坐马车缓缓而入被引至校场安置。
黄月英立即下了马车,快步穿过正在整队的士兵,走向刘琦。
夫妇相见,不及细说,刘琦先将她与几位领兵的世家代表微微颔首致意,随即吩咐身旁亲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